本文中的14個視頻剪輯小技巧將涵蓋從文件管理到標題字幕條等多種內容,掌握它們,為你打造自己的紀錄片助一臂之力。
當你為一部紀錄片花了好幾周、幾個月,有時候花好幾年拍到了素材,終是要將它們剪出來的。無論你有沒有拍全自己所需的一切素材,剪輯室里都可能“剪出奇跡”。當然也有可能剪得一團糟,但我們還是多注意積極的部分吧。
在剪輯室中,你會理出紀錄片的故事線,然后將它們剪出敘事結構。當然,前提是你已經(jīng)完成了冗雜的素材整理與備份以及為紀錄片采訪素材做好了轉文字工作。然后,才輪到你大展身手做動作剪切、L-Cut、J-Cut等等剪輯工作。享受剪輯吧。
玩笑歸玩笑,實際上紀錄片剪輯需要大量時間、耐心和技巧。我們雖然不能上手幫你剪,但可以給你提供剪輯建議。以下就是14個紀錄片剪輯小技巧。
1.素材備份
對拍攝素材至少準備兩套不同的備份。圖片來源:Nor Gal
無論是因為存儲設備找不到了還是數(shù)據(jù)受損,素材丟失都是個大麻煩,尤其是你拍的可是紀錄片。有些場景是不可再現(xiàn)的。一定要做好素材備份保證數(shù)據(jù)不會丟失。理想情況下,要把素材備份存到至少兩個不同的地方。
顯然,自己的辦公場所要有一套備份,但別忘了也要準備一個便攜硬盤備份,比如用便攜SSD硬盤做備份。萬一原始素材被刪了/丟了/壞了,多一層保護都能保證文件的安全。采用云端技術也是不錯的備選方案,只要有網(wǎng)的地方可以隨處訪問素材。
2.素材整理
要讓自己工作起來方便,就要把文件整理到特定的文件夾中。圖片來源:13_Phunkod
組織架構清晰的文件可以方便之后的取用??梢詣?chuàng)建層級分明的文件結構,把所有素材分門別類,歸到特定文件夾中?;蛘?,可以采用一些軟件,它們會根據(jù)你的項目創(chuàng)建文件架構,比如Digital Rebellion的免費軟件PostHaste,PC或macOS設備均可下載使用。
雖然利用軟件可以大大節(jié)省時間,但軟件可不是什么魔法道具,還是需要靠自己把所有文件放到文件夾中,只是有了輔助讓你更清楚哪些文件放哪兒。
3..將每段采訪語音轉文字
這么些年來我也做過相當多的采訪,現(xiàn)在給采訪做語音轉文字已經(jīng)成為了我的本能。轉文字的過程并不好玩,但會對你后面的剪輯帶來兩大好處。首先,轉文字可以讓你更熟悉采訪內容,找到一些初看采訪時被自己忽略的有意思的發(fā)言。第二,有了文字版后,要找任何發(fā)言語句直接在Google Docs或Word里面搜就行了,非常簡單。無論什么素材轉文字都要花一定的時間,特別是你要給一部長片電影時長的紀錄片做轉文字就更花時間了。但是,這是值得的。要在每句話之后加一個時間戳,這樣可以快速在素材中找到它。
如果預算充足,可以雇人專門做這個。如果預算不足,我建議使用Otter這個應用,每個月的轉文字份額中前600分鐘是免費的。這個應用使用AI實時轉文字,還可以上傳錄音轉文字。除了添加時間戳,這個應用還能識別是誰在說話,但需要你先在軟件中識別有哪些說話人,然后它才會自動分配說話人的語句。如果Otter的轉文字有錯亂,還可以在其中手動編輯。專業(yè)版一年費用100美元,這個錢花得值,因為每個月可以享受6000分鐘的轉文字服務。
4.特寫和中景鏡頭優(yōu)于遠景鏡頭
《拯救大兵瑞恩》中湯姆?漢克斯和湯姆·塞茲摩爾的中景鏡頭
圖片來源:David James/Dreamworks/Amblin/Universal/Kobal/Shutterstock鏡頭景別很重要。除了定場鏡頭之外,其他鏡頭要是選用太遠景的鏡頭會讓觀眾迷失故事重點。大多數(shù)采訪最好選用中景鏡頭。中景鏡頭的構圖就是畫面取到拍攝對象腰部之上。人講話的時候,中景鏡頭感覺最自然,但當你要強調場景或增強場景張力與戲劇感時,可以選用特寫鏡頭。
特寫鏡頭構圖取拍攝對象脖子之上畫面,但有時候也可以只拍對方面部。特寫鏡頭還可以作為采訪之間的過渡,讓兩段景別相同的采訪畫面之間的切換沒那么突兀。特寫鏡頭最適合捕捉和強調小細節(jié)。
5.用多機位鏡頭和空鏡避免跳切
用空鏡(B-roll)填補令人不適的轉場。圖片來源:PopTika
紀錄片里的人說話不像電影對白那么嚴絲合縫。真實生活中的對話充斥著各種填充詞,比如“嗯”和“呃”,那些你要剪掉。問題在于,剪掉那些句子中間的填充詞會導致跳切。突兀的跳切會讓影片看起來不專業(yè),如果只是YouTube視頻還能勉強看得過眼,但紀錄片則不行。
一種方法是從剪切點切到另一個機位。這種剪輯方法的問題就是你需要多機位拍采訪,如果預算緊張就會比較燒錢。
另一種解決方式就是鏡頭切到空鏡,為故事增加一些語境。當采訪對象說“啊”的時候,可以切到他們手部特寫、都市風光、一碗水果之類的??甄R內容是什么無所謂,但應該和故事內容相關聯(lián)。最好切到某些可以將采訪對象說話內容視覺呈現(xiàn)出來的東西上。如果受訪者提到自己的童年,可能就切到學校紀念冊的照片或家庭錄影帶的畫面上。就是這樣一個概念。
6.動作剪輯
就像觀眾會注意到低質量的音頻一樣,如果轉場做得不好,觀眾也會發(fā)現(xiàn)。動作剪輯是最直接的無縫轉場剪輯。伴隨拍攝對象的動作,他們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用動作引導切到下面的片段是最明智的做法。我說的動作,不是動作片的動作。更準確來說應該是動態(tài),比如采訪對象眼神看向畫面外或在座位上移一移。
7.采用J-Cut或L-Cut引到下一個片段
J-Cut通過將后一個鏡頭的音頻向前延伸連接到前一個鏡頭而引出下面的畫面。如果當前畫面用的是空鏡,此時可以開始播放下一個鏡頭的音頻,然后再接著出現(xiàn)匹配該音頻的視頻畫面。這種剪輯在影視作品中隨處可見,但大部分人都沒認識到它們的存在,因為這種剪輯太不著痕跡了。
L-Cut與J-Cut正好相反。L-Cut就是畫面已經(jīng)到了下一個片段但前一個片段的音頻仍在播放。這種剪輯手法造成暫時性的音頻交疊,同時完成無縫交接。
兩種剪輯手法都是自然轉場的絕佳方式。
8.圖形和標題字幕條要容易辨認且出現(xiàn)不止一次
想要讓紀錄片看起來專業(yè)?記得添加標題字幕條。這些字幕用于介紹采訪對象、地點和時間。要選擇適合自己項目的標題字幕條。
看紀錄片的時候,我最煩的就是采訪對象人數(shù)過多導致看到一半已經(jīng)忘記了說話人是誰。有時候,受訪者兩次露面時隔半小時或一小時,我都已經(jīng)忘了他們是誰以及他們和故事的關系。
我知道很多人都這樣,要解決也很簡單。只需要在影片過程中多次出現(xiàn)講話人物的介紹標題字幕條,尤其是如果某人兩次露面之間隔超過半小時或四十五分鐘的時候。還有,別濫用動態(tài)圖形。簡單的帶陰影的標題字幕條就夠了。